羽殳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天空小说网tkxs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情,譬如敦恪说杂志是为了和朋友交流方便,但她过去并没有和江南那边的女子有过通信,细想实在很难称为朋友,但宜尔哈不是这样,她与胤禑共同学画走得近,又是个想做就做的性子,反而更像是能够直接给江南寄信的人。
若是这样,那这朋友到底谁的朋友?又是谁还嫌书信不便,要拉着左一个又一个的都一起交流?敦恪虽然很积极,弄起杂志来也很尽责,但并不像能直接想出主意的。
康熙凭借对女儿性格的了解,察觉到这事情里不符合敦恪的部分,再者敦恪从来没有否认杂志里有妹妹的参与,或许是他忽略了,这才没有想到是宜尔哈作为主导拉着姐姐办的。
至于为什么是敦恪来做事,这也很好解释,宜尔哈有一股好奇心,但没什么定性,如果不是敦恪,大约这件事很快就抛在脑后了,反而是敦恪见杂志已经办了出来,不会就这么白白扔下,才会继续做下去。
不过这并不重要,康熙忽的想到了更要紧的事,宜尔哈同胤禑的关系一向是好的,而那本效仿而作的杂志,就是老三府里一个文人的徒弟弄出来的,但效仿的速度这样快,其中没有熟手参与很说不过去,所以这事大约和胤禑也脱不了干系,只是不知道背后有没有宜尔哈推波助澜。
想想那莫名其妙的西洋国家介绍,是谁有兴趣想看这个很明显了。
康熙分析得差不多,但并没有觉得文章是女儿的手笔,毕竟甄楣对外除了抄了点经,从来没展现过自己会写文章,而一个人是不可能无师自通去写没见过的体裁的,妖文的始作俑者和仿冒者,最初区别就十分明显,遣词造句处处都能看出来,在康熙的视角里,他的女儿是没办法写出这种东西的。
何况宜尔哈又从哪里知道西洋国家的境况呢?传教士都不敢明确否认这些消息,只是认为有“夸大其词”的嫌疑,并且对国家强大的原因有所异议,康熙又哪里听不出来这是变相承认了文章的真实性?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