卢乙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天空小说网tkxs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吕阿姨午睡起来,正想着收拾收拾被褥,就听着门铃响了,贺兰珏在家里,不好怠慢,她一路走一路梳头,挽好了发髻,正好走到大门处:“小杨啊。”
“阿姨好。”
“诶,最近天气太热了,这些花啊草啊的,娇贵的很,我都浇好几次水了,你们啊,夏天里该来勤点儿。”
“辛苦阿姨了,没问题,我们轮换着来勤点儿。”
吕阿姨不知道贺兰珏和温睿已经出去了,特意嘱咐了他不用去东院,就回去收拾东西了。
确认东院儿无人,杨道峰潜入书房,关上门窗,直奔书架。由于角度问题,摄像机只拍到了贺兰珏进出密室前曾在书架前有些动作,并不清楚机关的具体位置。他戴上手套沿着书架的轮廓一阵摸索,发现书架是成品,并没有贴在墙上,看来是不会有机关的,转又开始摸索书架后的墙面,企图发现暗格或是机关。
他将书架上三层的书全部挪开,细细排查墙面,眼看着时间越过越快,却始终没能找到机关,急的他大汗淋漓,只得又挨着把书放回原位。许是本就急躁,又不敢开窗通风,闷的他脑袋发晕,一个踉跄就将怀里的书打翻了下去,连带着将下头几排的书也全砸歪了。
这一砸,倒叫他发现了端倪,最底下那排书架的正中间有本书直愣愣的立着,伸手去摸,才发现这哪里是本书,分明是个木头桩子,再往里一推,就听见了搭扣打开的声音,他赶紧看向左边的墙面,密室并没有打开。
他蹲下去仔细研究那木桩,左右摇晃,上下按动,手劲儿一上来就按进了地面,这便打开了密室。
就这样?这么简单就打开了?不会有什么陷阱吧?
她这书房都是木制结构的,墙面和地板的颜色相近,拼接处做的严丝合缝,要说肉眼是根本看不出那墙上有扇门的,这么隐秘的密室门却只配了个这么简单的机关,属实是浪费了,又或者这不是什么密室,只是一道暗门,那恐怕也不会存放什么重要物品。
他拿出手电,顺着楼梯下了密室,这里头没有霉臭味儿,空气中也没有过多的尘埃,要么是通风做的好,要么是最近常打开。
下了楼梯,再往前不过十步,就是密室,墙上有灯,他开了灯关了手电,环视了四周,密室形状方正,当间儿放了一张书桌,笔墨纸砚齐全,左右两面放的是陈列架,摆放有瓷器和玉器,左边陈列架上的一柄玉如意,在灯光照射下,晶莹剔透,杨道峰忍不住伸手去触摸,不知是手套的缘故,还是这玉如意本身的质感,他竟觉得像在触摸丝绸。
除了这些玉器,还有瓷器,他拿起一个青花瓷的花瓶,看了看底款“永乐年制”,竟都是上好的古董!
这一屋子的珍品竟然只配了个如此简单的机关,这位贺兰珏到底是怎么想的?
再看这些瓷瓶的下方那只珐琅彩碗,应该就是李静说的那只1.28亿的碗了!
他不自觉的咽了口口水,忍不住伸手去触摸每一件宝贝,想要收入囊中。
手机在兜里不停的震动,他恋恋不舍的放下手里的东西,是李静的电话,看着满屋子的宝贝,他突然改了主意,没接那通电话。
天知道贺兰珏什么背景,干完这票恐怕得出去躲一阵子,之前和李静谈的价钱也该翻个翻儿了,想到这儿,他开始注意到书桌,得找点儿有价值的东西,才有谈判的筹码。
书桌的背面是书架,他先是翻看了书桌和抽屉,有些字帖和古籍,倒是没什么有价值的信息,再绕到后面的书架,伸手摸了摸,没怎么落灰,看样子是很爱惜的。
他一本一本抽开来看,很快便发现了贺兰珏的札记,倒也不多,就几册,整齐的排列在书架的第三层。随手翻开其中一册,发现扉页上只有“天启”二字,再往后看则全是用繁体字记录的大小事件,篇幅较长无法细看。紧挨着的第二册,扉页写着“顺治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”,这册的内容就没有上一册多了,只写了小半本。再往后翻,每一册的扉页都是年号,字体也从繁体逐渐演变为了简体,其中清末和民国年间的内容颇少,一直到建国后的那一册内容才开始丰富起来,他随手翻开一页。
作为贺兰山唯一的“家属”,贺兰珏于1969年秋正式到高家为贺兰山提了亲。
这事儿,她自67年冬便开始筹备,桌上那册烫金印的“喜喜”字正红色礼簿中只纳采礼便写了整整三页,为此她还特意回了趟苏州老宅,挑了些拿得出手的宝贝。
贺兰山换好衣服,往头上抹了发胶,把眼镜擦了又擦:“怎么样?”
“精神。”
“那就好。”
要说也不是头次见父母了,还这么紧张。
她倒是早早儿就准备好了,端坐在厅里喝着茶。
“你是什么时候准备下这么多东西的?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