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茂行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天空小说网tkxs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在欧美各国,科学研究不仅在科技圈内盛行,在整个社会都很受推崇。尤其是在欧洲,很多贵族、贵妇争相参加科学讲座,以掌握科学知识为荣。
重视科学研究,在某种程度上,也可看是欧美各国加速近代化的重要原因。
在当今科学界,电学可谓是显学,但人类对电学的研究为时已久。1752年,美国开国先贤富兰克林曾做过一个大胆的实验:在雷雨天用风筝引电,证明闪电就是放电现象。
这个风筝实验很有名,许多科学家都很感兴趣,争相效仿。1753年7月,俄罗斯科学家利赫曼在实验中不幸遭电击身亡。
进入十九世纪后,人类电学研究开始加速。在此之前,欧洲科学家对电学已有认识,揭示了静电力基本特性、电荷守恒和静电感应三大原理。
但是,欧洲科学家只是猜想出了这三大原理,尚未经过定量化的科学验证。他们一直把电和磁为独立的、互不相关的现象进行研究。电学权威如安培和毕奥等科学家,就曾一再断定,电和磁不会有任何联系
1807年,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开始隐约地认识到电和磁之间存在某种联系。奥斯特致力于研究电与磁之间的关联,但一直找不出证据。
同一时期,1810年,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·伏特发明了第一个可实用的电池。因为这个原因,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封他为伯爵。
1810年,对照中国纪元为清朝嘉庆十五年。这一年,中国仍是万马齐暗,可资记载的只有三件大事:京师查禁鸦片、朝议漕粮能否改为海运、增设广东水师提督衙门,加强广东海防。
1820年,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课堂上无意中发现,电流通电后,放置在电线旁的磁针发生了偏转。
这便是人类在电磁效应上的最初发现。当年,奥斯特撰写论文《磁针电抗用实验》,在法国科学杂志《化学与物理学年鉴》上发表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