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帽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天空小说网tkxs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至于发表文章的报社,nsa探员也去调查了,本部正好在费城,方便上门,但是被询问这事的该社主编却声称他没有见过送资料的人,自己也不是资料的接收人,而是他的属下。他的属下报告说自己出门去了一趟卫生间的功夫,桌面上就多了一沓资料,他看过资料觉得还挺有趣的,就让属下撰稿,写完立即发布了。
是不是真相根本不重要,重要的是销量!
但是这样的大实话是不能说的,面对探员的提问,主编摆出一脸无辜的嘴脸说道:“像这种匿名递资料的家伙,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查啊。”
报社门口倒是装了一个摄像头,但那个只是装饰,老板为了省钱安了个假的,只是用来为震慑不法分子的象征。
nsa探员佯怒道:“也就是说,你们没有任何证据,就随便编写资料,污蔑联邦探员?”
这怒意三分真七分假,主要目的是为了震慑和恐吓。
主编连忙辩解:“不是污蔑,我们其实也不敢肯定,但是有一样东西,还挺具说服力的,它跟资料一起送来的,也不知道该说是证据还是证明。”
主编吞吞吐吐地说完,打开抽屉,从里面取出一样东西,这种东西几乎每个联邦探员人手一份,跟警察的警徽同等重要的凭证——证件夹,就是他们表明身份时,翻开让人看的那玩意儿。
主编拿出来后,把证件夹翻开展示,里面的证件印了持有人的照片和各类身份信息,名字一栏写着卢克·路易,探员们只看了一眼就确定这东西是真的,伸手想要收走,却被主编让过去了。
男人眯着眼睛瞅他们:“看你们这么在意,这东西该不会是真的吧?”
探员没跟他抢,抱着胳膊,看着他冷笑:“你希望这是真的吗?”
主编还挺希望的,刊登的时候,他心里还是存疑的,假新闻固然能引起关注,但这若是真新闻那可就不得了,他们的报道还能再拓展拓展……
“售卖仿冒联邦探员证件,污蔑败坏联邦机构形象,你觉得这两条罪行够你吃吗?”
探员没承认也没反驳,直接甩了这么一句话。
主编并不害怕,但是也不想被构陷进牢子,便配合地把证件还回去了,还把撰稿人交出来,一个像是刚从学校毕业、看着很年轻的男孩,他爽快地承认稿子是自己写的。
只是,后来经探员们查证,却发现那人的写水平和风格跟那篇报道挂不上钩,显然主编是把人踢出来当替罪羊了。
被踢出来定罪的这家伙也是个二货,叫嚣着自己被逮捕后会出名、会有很多粉丝,然后就兴奋地把罪名认了。
主编交出来的资料集的确跟新闻里的内容相匹配,但资料上找不到除去报社以外人员的指纹,包括主编在内的所有嫌疑人全部调查了一遍,仍旧没有找到线索。
另外一边,卢克·路易仿佛人间蒸发了似的,警局局长已经布置了足够多的警力加强地区巡逻,监控部门也每天三班倒地牢牢盯着,但就是没有任何发现。
屋漏偏逢连夜雨,才过去半天,风声又起。
又一家胆大不怕死的报社发稿了,标题名是《联邦机构伙同警方意图掩埋真相》,这次把fbi也牵扯进去,说是fbi、nsa和警方为了蒙蔽群众,把敢于报道真相的编辑给铐走了。
这次发文的是一家挺知名的新闻网,稿子放上网不久,点击量就飙到上万,转发量少许多,但也有上千。
不过,这回nsa盯网上盯得死紧,新闻发到网上不到十分钟就被删除了,打电话到司法部要传票,传网站负责人配合调查,结果那家网络媒体还喊冤说他们的服务器被攻击,网站不受控制,发报道的事情跟他们没关系。
nsa探员检查了一番,真找到了黑客入侵的痕迹,还有一个未经授权的ip地址,顺着找去了阿拉巴马州的一个出租公寓,里面住着一家三口,父母和年幼刚上小学的孩子,父母的背景调查显示他们中没有一个是计算机专业的,家里也没有自学教材,小孩的智力也很一般,没有逆天到可以黑进政府网络的那种——网络犯罪低龄化的趋势近年来越发明显,前不久nsa还协助了fbi抓住了一个九岁的天才黑客,他自学编程,黑进了美国国防部及其高级研究计划局。
他们家门锁属于比较容易被打开的锁型,估计是外人撬锁进去,使用了他们的电脑。
到此,线索又断了。
另外一边,萨妮给出的海外账号调查同样得到了令人失望的结果——账号销号了,转账记录人家银行声称为了保护用户隐私权而不给。
伊恩想再去找萨妮谈谈,摩根照旧跟他同行,俩人到医院里却被告知,她担心自己会伤害到他,所以拒绝见面。
“大概到什么时候可以?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